zo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赛目科技三闯港交所,却依然遭遇拦路虎

证券之星    2024-09-23 06:45:56    阅读量:1906    阅读量:13755   

虞尔湖

潮起网「于见专栏」

智能驾驶时代来临,但凡能“沾上”一点智驾概念的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前不久,主营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产品的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表,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光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虽然赛目科技是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赛道的头部玩家,曾被市场寄予厚望。但是鉴于其营收规模不大、净利润甚至仅为数千万元,其上市之路也一波三折。据了解,这已是其第三次向港交所申报上市,此前曾分别于2022年12月、2023年10月两次递表。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科技巨头华为,既是其股东也是其大客户。因此,赛目科技也被外界列为华为“概念股”。只是,在智能驾驶汽车赛道,这么有潜力的一家企业,为何上市之路如此坎坷?

智驾赛道的“边角料”,也能“挣到钱”

相比智能驾驶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十分热门而且拥挤,赛目科技押注的仿真测试业务,可谓是这个热门赛道的“边角料”,相对冷门而不起眼。

公开资料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指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制动器及其他装置,整合先进的通信及网络技术,实现车辆与人、车、路、云等不同要素资讯交换及共享。

作为智能驾驶时代的必备品,ICV也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需求激增以及逐渐普及,而不断提升渗透率。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我国ICV行业规模约1259亿元,预计2030 年将增至6428亿元,自2023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1.8%。

因此,赛目科技作为行业先行者,也“吃到了”行业红利。从营收规模来看,赛目科技近年的业绩增速,也十分强劲。

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期间,赛目科技分别实现收入分别约 1.07 亿元、1.45 亿元、1.76 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 3757.1 万元、4868.6 万元、5343.1 万元。而且,其毛利率分别为 59.9%、65.6%、70.9%,呈逐年增长态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赛目科技已是行业头部,但是其业绩规模依然十分有限,尤其是其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没有呈现规模效应。

招股书显示,2020-2023年,赛目科技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0.24亿元、0.39亿元、0.16亿元,各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均不足5千万元。

由此可见,赛目科技目前虽然实现了盈利,但是如何实现营收、净利润规模化,是眼前最大的挑战。不过,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来看,赛目科技的业绩规模,依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盈利能力不足是硬伤

从行业地位来看,赛目科技在中国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细分市场,实际上处于“大哥”的位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3年的收入计,赛目科技是中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中国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市场的最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分别约为5.3%、5.9%。

从行业成长空间来看,赛目科技押注的赛道,也充满了想象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约12亿元增至2023年的约33亿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约279亿元。而从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的应用来看,2023年,中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市场的市场份额将保持在50%以上,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60%。

不过,看似前景可观的赛道,赛目科技却不仅面临营收、净利润规模上不去的压力,而且盈利能力也十分存疑。

首先,从毛利率来看,虽然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走高,但是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期间,软件及平台业务是赛目科技的核心业务,虽然营收占比均接近6成,毛利率却分别为85%、96.7%、67%,其中2023年毛利率,更是下滑近30%。这也意味着,其核心业务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也将面临挑战。

此外,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期间,赛目科技的净利润率,也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期内公司的净利润率分别为35.1%、33.5%和30.4%,三年时间下滑了4.7%。

与此同时,赛目科技的资产回报率、权益回报率、利息覆盖率也出现了波动,各期公司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7.6%、11.3%和9.3%,权益回报率分别为23.0%、14.4%和11.8%,利息覆盖率分别为136.9%、30.0%和35.5%。

究其原因,赛目科技表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后,公司预期截至2024年财年净利润率将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其他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政府补助减少;公司于往绩记录期间享有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期于2023财年后结束导致所得税开支增加。

由此可见,随着赛目科技对政府补助的“依赖”减弱,其未来的盈利能力或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要知道,港交所对申报主板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过明确的要求:最近一个财政年度不低于3500万港元;前两个财政年度累计不低于4500万港元。

而根据相关规定,虽然赛目科技三年累计归母净利润达到了上市标准,但是如前文所述,其扣非归母净利润水平较低,也让其上市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或许也是其数次冲击上市,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对比其近年的应收账款相关数据,其贸易应收款项、贸易应收款项的周转天数都大幅攀升。分别由4940万元大幅增加至1.66亿元,由113.2天增加至317.5天。

而对比其截至2023年末与2024年一季度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总额等,可以发现,2024年一季度末相比2023年末,这些核心业绩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也意味着,赛目科技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而因此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也不容小觑。

资本加持估值飞涨,但营收结构却难言健康

据了解,赛目科技最初是由赛迪检测母公司赛迪集团与北京梆梆出资成立,原为国有企业。几经周折后,2022年10月中旬,赛目科技也完成了股改,最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在其发展过程中,赛目科技也曾是资本的宠儿。据了解,此前赛目科技先后完成三轮融资。2020年1月,赛目科技完成2020年融资,融资方包括赛迪检测、空格科技、北京梆梆、通达与共青城智源。

此后的2021年7月,赛目科技完成A轮融资,由赛目科技与北京顺义、哈勃、北京基石、中信投资及经纬恒润订立。A轮增资后,赛目科技的注册资本也由145.71万元增至171.4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披露,在赛目科技的A轮投资者中,哈勃持股约3%。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由华为投资控股100%控股。这也意味着,赛木科技确为是华为参股的概念企业。

而此后的2022年3月及2022年5月,赛目科技与共青成军合、中关村完成A+轮融资。在众多资本的加持下,赛目科技的估值也水涨船高,甚至由2020年融资时的1.05亿元大幅提升至A+轮融资后的23.32亿元,短短几年时间,就翻了超20倍。

不过,估值飞涨的同时,赛目科技的营收结构,却难言健康。一方面,赛目科技在营收方面,一直存在大客户依赖。另一方面,赛目科技与头部大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稳定。

据时代周报援引的赛目科技更早时的招股书数据,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赛目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00.0%、93.4%、67.2%及78.9%,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约58.7%、39.0%、24.4%及43.4%。

而据招股书披露,赛目科技2020年来自客户A和客户B的收入分别为4176.8万元、2654.9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8.7%、37.3%。

但是次年,公司来自客户A的收入降至1474.2万元,收入占比降至13.8%;而客户B则已不在公司前五大客户行列。

时至2022年,赛目科技2021年的第五大客户“相关客户”成为赛目科技第一大客户。除相关客户外,前五大客户中的另4家客户,往年均未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出现。

图源:赛目科技招股书

而据招股书显示,该相关客户是华为及其相关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和智能设备提供商。

由此可见,赛目科技近年来一直没有摆脱对头部大客户的业绩依赖。更为致命的是,一些业绩贡献曾经超过半壁江山的大客户,为其带来的营收却并不稳定。

很显然,这种不算健康的“营收结构”,也会给赛目科技未来的业绩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结语

在资本的热捧之下,赛目科技的估值一路飙升。但是,无论是其营收、净利润规模有限,还是其营收结构不够健康,都是其未来发展的隐忧。

因此,赛目科技未来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或许还需在业绩增长方面提速,并不断优化其营收结构。

与此同时,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赛目科技或许还需控制经营成本,缓解现金流压力。而在其上市尚未“尘埃落定”之时,赛目科技仅靠资本输血,恐怕也并非长远之计。

希望在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赛道占有一席之地的赛目科技,未来也能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并将其“虚高”的估值,真正兑现成二级资本市场的“市值”。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今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