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借一本书,造一艘船
坐过各种各样的船,河上的小舟,景区里的游船,大江大河边的排筏,从陆地到海岛的巨轮,路途漫漫的游轮……记忆最深刻的,当然还是承载不过两三人的小舟,那小舟的印象来自童年和乡村生活,也来自课本与其他读物。当那只造型修长、用一根竹竿或者两把桨就能驱动的物件被推送到面前,并且告知你那就是“船”时,“船”的印象就牢牢刻在了脑海里。

同样是船,李白把它写成“轻舟”,范仲淹说它是“一叶舟”,柳宗元认为它是“孤舟”,韦应物则观察到了它的悠闲,“野渡无人舟自横”应是给船赋予了人格的一句诗……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下,出现于现代的船,哪怕体形再庞大,功能性再强,也覆盖不了心中那艘孤零零又诗意盎然的小舟,仿佛只有这样的小舟,才能承载得起人的百般思绪。
古代的小舟,装不了几个人。“雪夜访戴”故事里,王子猷大概率是一个人撑船从绍兴去嵊州,一人一船也是水上风景当中,最让人心旷神怡的部分,就像清代陈沆《一字诗》所写的那样:“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论两人乘船的妙处,李白与他的粉丝魏万同舟自秦淮入金陵,特别值得一述,但要问我最想见到哪两个人一起乘船,答案肯定是李白和杜甫,遗憾的是,这两位大诗人都逝于船上,却从未有缘同船共饮过,试想一下,在小舟这个狭窄的空间里,李杜二人喝得高兴了,该诞生多么令人爱不释手的佳句。
小小一艘船,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若说众多的交通工具里船的心事最多,也不为过。
想到写这些,是因为最近给一本书作推荐语,写了一句“借一本书,造一艘开往春天的船”。之所以有此句,是因为许久没有坐过船了,在城市久居,能接触到“船”这个字眼的唯一机会,就是每年交一次“车船使用税”。舟能渡人,书也可渡人,想想那些难题与困惑,有不少就是通过一本书解决掉的。一本书就是一叶舟,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就等于把它轻轻放进人生的河流中。阅读是可以独自完成的行为,一人一书,如同一人一舟,就那么漂荡着、放逐着、行进着,在某一刻,沉重就消失了,轻盈就降临了。
不是每一艘船都可以开往春天,但每一本书,却都可以带人去往春天——如果觉得春天才是心目中最理想季节的话。在以书为舟的自渡中,可以遇见古往今来所有有名有姓或者无名的人们,若有意,可暂停,与他们倾盖而语,互诉一下心事,当这趟虚拟的旅行完成之后,或会收获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与释然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今日报道
- 泰森16分钟挣了梅西一年的收入 我国超1700家拳击馆正培养下一个拳...
- 浙江文旅观察:乡村运营为什么要整村运营?...
- 2024冰雪运动或将再度释放经济新活力,让冰雪经济再一次“热”起来...
- 中上协会长: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应加强五方面建设...
- 孙颖莎女单女双均出局 我国1.1万家乒乓球企业已踏上造星之路...
- 人工智能辅助康复纳入医疗价格项目,与康复类项目执行相同价格水平...
- 呈献自月球远眺地球景象BioceramicMoonSwatchMIS...
- 贵州省第三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半决赛黔东南赛区暨黔东南州第四届县际篮球...
- “SDGsNEXT”“SDGsNEXT”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分享...
- 培育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分红回购机构:三热词折射明年资本市场改革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