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费率基金审批常规化渐近,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持续深化
公募基金正在进入以回报为导向、高质量转型的新阶段。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浮动费率、考核机制、利益绑定等25条举措,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锚定方向。
《行动方案》)出台之后,一系列改革举措及配套规则也在陆续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近期业内召开了《行动方案》相关培训,对浮动费率基金审批常态化、调降销售服务费率、发起式基金的运作要求等均有最新指导意见。
“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目前方案细节暂未明确。”东吴证券分析师孙婷表示, 随着第三阶段规范基金销售环节收费及其他配套措施逐步落地,将降低投资者基金投资成本,推动行业机构更加关注投资者服务和回报,聚焦投研能力建设,专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同时,基金公司及相关代销机构也需要降本增效,在行业变化中保持竞争力。
审批将常态化
《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浮动费率机制成为行业重点试点方向。
5月16日,首批26家基金管理人上报了相关产品,这也是《行动方案》落地后首批申报的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随后,这批新模式基金启动募集。7月24日,随着信澳优势行业混合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均已成立,发行规模接近260亿元。
费率结构上,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均设置了基准档1.2%、升档1.5%、降档0.6%三个档次的管理费率水平。投资者持有一年以后赎回产品时,基金管理人将会根据产品年化收益水平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情况,来计提不同档次的管理费。若跑输业绩比较基准3%及以上,则适用低档费率;若取得正收益且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及以上,则适用高档费率。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符合预期,投资者关注度较高。行动方案发布后诞生的这批“新基金”特点是“管理费率浮动、投资对标基准”,其管理费率对标业绩比较基准进行浮动,推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投资中以“基准为锚”进行投资,使基金投资更贴近业绩比较基准。
在此期间,7月4日,第二批11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也已上报。与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均为全市场选股基金不同的是,本次上报的产品,除全市场选股产品外,还有聚焦行业或者主题的产品。目前,第二批产品多数仍处于发行中。
华宝证券指出,本次的浮动费率产品放大了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不对称性,即对于持有超过一年的情况,让利部分可以达到一半,即从1.2%降至0.6%,而计提部分最多只能上浮至1.5%,即增加0.3%,这体现了《行动方案》“以投资者为本”的主旨,主动基金经理存在的价值就是为投资者提供相对业绩基准的超额回报,创造一定幅度的超额收益是对评价主动基金经理是否合格的基本要求,因此惩罚幅度大于奖励幅度,并非难以理解。
同时,不管是《行动方案》还是本次新发的浮动管理费产品,都强化业绩比较基准作用,基金公司不仅需要迎合市场变化前瞻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布局,还需要对基金经理投资策略或方法画像进行刻画,有效选取业绩比较基准。
最新信息显示,浮动管理费产品即将转为常规审批。对于存量的产品,在整体试点满一年后,可能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转为浮动费率基金。若基金公司拟提前将老产品调整为浮动费率基金,可与监管沟通是否可行。
目前,浮动费率基金仅适用于主动权益类基金,后续有可能在“固收+”基金中引入浮动费率机制。
对于业绩报酬类等其他浮动管理费模式,监管也是鼓励论证,可采用“先沟通、后申报”方式,经监管同意后上报。
改革持续深化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实施两年以来,对行业的影响正逐步深入。
2023年7月,证监会启动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印发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计划在两年内分三个阶段采取15项举措,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即以“管理费—交易费—销售费”的路径推进改革。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落实第二阶段“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降低基金投资者交易成本。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实施两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佣金等四大费用合计达1884.21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7.07%。
近期,备受关注的《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或将公开征求意见,费率改革第三阶段有望落地。据悉,基金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率将统一调降。尾随佣金方面,零售端或保持不变,机构端将有所下调。直销渠道销售费用或将全面取消。
与此同时,行业统一的机构投资者营销服务平台将上线,各基金公司直销业务将迁入。若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1%,或将进一步降费或者阶段性打折。
此外,据了解,《业绩比较基准细则》预计年内发布,行业统一设置3至6个月整改期;基金公司梳理所有旗下公募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后统一备案后公告,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后续也将迎来修订,给予老产品一次“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即可修改投资范围”的机会,基金公司须全面梳理产品定位,同时,拟放宽迷你基金及发起式基金的运作要求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公募费率改革有助于改善投资者体验,在投资管理方面,行业加强对基准的重视和对风格漂移的界定,将有利于投资体验的改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