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归仓时,保险守护处——四川创新构建水稻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十月的四川,水稻归仓,秋播开启。收割机的轰鸣声掠过田野,农户们忙着抢收、抢晒,又迅速在收割后的土地上播下来年的油菜。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忙碌的间隙,更多农户直起腰来,脸上带着一份过去少有的从容——这份应对天气与市场波动的底气,正来自于新落地的水稻全生命周期保险。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的水稻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800万亩左右。其产量占据了全省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水稻生产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从育苗到收获的全过程,始终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生产成本等多重考验。
“传统水稻保险主要保障自然灾害导致的种子、化肥等直接成本损失,存在保障力度不足、赔付门槛较高的问题。”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因如此,在贯彻中央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要求时,我们不再满足于‘保成本’,而是聚焦全流程风险,创新构建了覆盖‘种植-管护-收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保险服务体系,这迈出了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的关键一步。”
“这份保险的初衷,就是要让农民愿意种粮、放心种粮。”该负责人强调。
为化解水稻产业发展痛点,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深入田间推出一套真正懂农业、更懂农户的“安心”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保障闭环: 政策性保险首先为种植成本兜底,让农户投入无后顾之忧;产量保险则锁定最终收成,守护农户收益,让“丰产不丰收”成为历史;面对最不可控的天气,气象指数保险能对抽穗高温、收割阴雨等关键灾害实现“触发即赔”,将传统复杂流程优化为高效服务体验;农业雇主责任险则将保障延伸至“人”,为每一位田间劳动者系牢“安全带”。
四项保障协同发力,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基于对农业风险的深刻理解,共同守护从 “本钱”、“收成”到“天气”、“人员”的每一个环节,让延续千年的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的被动,转向“知天而作”的从容,让种粮真正成为一份有底气、有奔头的踏实产业。
在推进产品创新的同时,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和“i农险APP”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了对承保地块的精准管理和作物生长的动态监测。公司建立的“安心防”气象预警机制,能够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及时向农户发送预警信息,助力做好防灾准备。
此外,公司还积极探索“保险+信贷”服务模式,与省供销社下属四川省供销科技公司合作,在南充试点“天府粮仓,百亩千片”水稻种植项目,并联合银行开发以水稻保险保单为托底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参保农户可凭保单申请低息贷款,用于采购农资与扩大生产。截至2025年10月,该模式已为近20户种植户提供信用贷款1000万元,成功打通了“保障-融资-生产”全链条,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支农服务新模式。
截至目前,这一创新保险体系已在南充市三区六县扎根,为超过6000亩水稻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障。随着金黄的稻谷尽数归仓,新播的油菜已为田野点缀上簇簇新绿。在这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川蜀大地上,从轰鸣的收割机到静默生长的幼苗,从精准的气象数据到便捷的信用贷款,中国人寿财险的创新服务正默默守护着农业生产的每一次循环,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注入坚实而智慧的四川力量。
撰稿人:陈之乐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今日报道
- “我们开展农业生产的底气更足了” 中国人寿财险护航临沧市乡村全面振...
- 深耕科技新蓝海 中国人寿财险浙江分公司服务三大创新高地新实践...
- 中国人寿财险邯郸市中心支公司开展 “重阳敬老 金融护航”金融教育宣...
- 中国人寿财险以创新赋能农险服务 给 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 中国人寿财险助力开展2025年天等县世界非遗壮族霜降节活动...
- 国贸地产副总经理鹿兵,出任上海公司总经理...
- 投资机构探访CreateAI北京动捕基地关注中国高投入游戏创作能力...
- 锂电池产业链景气度不断提升中伟股份港股新股上市带动价值回归...
- 港股午评:恒指跌0.8%,科技股低迷,锂矿股逆势大涨...
- 潘少彬:深耕涂装三十余载,以匠心铸就品质口碑-全国仿石涂料施工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