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佛山交通“第三春”:广州新机场落户激起枢纽经济野望

证券之星    2024-12-24 23:44:30    阅读量:2809    阅读量:16135   

登上连绵的凌云山,更合镇小洞村尽收眼底。

作为岭南最常见的乡村,小洞村偏安佛山西隅,多年以来始终默默无闻。但在三年前,一则“珠三角枢纽机场选址高明更合”的消息,一举打破了宁静。

“机场建设会带动基建设施的完善,然后带动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最终推动产业聚集。”长期活跃在高明招商一线的中介机构负责人陈刚留意到,近两年高明招商已经产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愿意落户高明的企业和投资者越来越多。

最近,这种乐观情绪更在该机场获国务院批复之后达到新高。同样,在佛山市中心,广湛高铁佛山站、佛山地铁3号线在建段等其他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施工现场亦是热火朝天。愈发立体、丰满的交通网络,为佛山发展“枢纽经济”打开了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

这对佛山而言至关重要。近年,随着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环珠江口跨海工程的通车,珠三角区域交通格局重新洗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也在加快重塑,佛山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如何维系自身的优势?

“2个机场、2条高铁、1条普铁,加上众多港口、公路和轨道交通,这样的交通资源在万亿GDP城市中都是不多见的。佛山如利用得当,将进一步擦亮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名片,大湾区西部门户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所长曾真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佛山未来将发挥“传动轴”的功能,带动粤西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从未来着眼,借助交通大基建带来的“比较优势”,佛山还可以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高铁经济,将交通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蜕变成为产业高地而非通道城市,向着综合性、高能级城市大步迈进。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段军山则认为,依托密集的交通线路,佛山将深度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产业与高端人才方面的对接,为产业创新、城市服务升级赋能,助力佛山突破当前的经济困境。

交通“乘数效应”

从发展路径来看,佛山不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城市,其经济发展靠的是“三把刷子”: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但交通在其中的乘数效应却不容忽视。

1985年建成的佛山大桥是广东省首座由地方集资建设、收费还贷的大桥,加强了佛山各区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2006年通车的佛山一环,是国内第一条免费的高速公路,既贯穿佛山多个城市组团,又推动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2010年通车的广佛地铁是国内首条跨市地铁线路,开启了广佛同城化的新纪元。

而且,交通对佛山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较之其他城市更为突出。

佛山紧邻广州,是广州向西辐射的门户,又与广州产业互补性强。许多企业在佛山设有生产基地,将研发、销售中心布局在广州。以家具产业为例,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采购商、设计师们,往往先奔赴顺德挑选产品、沟通合作细节,之后再前往广州,借助其更发达的商贸、物流资源完成后续交易流程。

从时间来看,过去四十余年,佛山交通建设出现两个高峰期:一是改革开放初期,二是本世纪初期。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打破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货物运输不便的掣肘,迎接全球资金,佛山迅速掀起第一轮基建高潮,成为当时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强助力。1987年6月,西樵大桥试行通车,拉开西樵纺织行业划时代发展的序幕。根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期,西樵各类企业包括纺织、棉织等生产企业仅有25家。到了1989年,仅西樵纺织厂达700多家,拥有纺织机8400台,年产化纤布达1亿米,迅速成为全国三大纺织品生产和销售基地。

第二个建设高峰期开启了广佛同城的新时代,诸多特色化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广佛路和广佛高速的强强联合,催生了广佛路沿线的46个专业市场,创造8000亿元交易额的商贸奇迹。南海区委党校特聘教授谢晓云一直记得,上个世纪末南海修建“五纵四横”公路网时的干劲,和随后招商引资、特色产业集群掀起的高潮。

2010年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落地南海,背后正是“五纵四横”公路体系。便捷的交通利于原材料运输和成品车配送,这也让汽车产业集群成长为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粤港澳大湾区’以来,交通的兑现最迅速,对城市发展提振作用也是最明显的,而佛山又尤为突出。”曾真说。

截至目前,佛山“水、陆、空、铁”交通建设全面开花。

其中,路面交通在区域协同进程中作用显著。除公路之外,佛山目前在运营的地铁共有5条,另有广佛肇城际、广珠城际在佛山多个区设站点,串联起佛山及周边城市。高铁方面,贵广高铁在佛山南海、三水均有设站,建设中的广湛高铁将在佛山西站、珠三角枢纽机场设站,实现高铁与飞机的无缝对接。

凭借着路面交通网和港口资源优势,佛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湾区东西两岸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但是,这样的格局在这两年被打破。随着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跨海工程牵起两岸城市群,珠三角区域交通格局重新洗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也在加快重塑,佛山如何维系优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佛山正陷入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市场缩量明显的挑战,而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各地都在全力角逐,佛山既要与周边城市争抢项目落地,又要在人才、技术引进上快人一步。

枢纽经济与门户地位

据测算,我国高铁每1亿元投资,对建筑、冶金、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拉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可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铁路建设期间投资的40%将通过材料费、人工费和人员消费等形式留在当地。

第三轮交通建设机遇,有望让佛山享受经济圈“通道经济”与航空“枢纽经济”叠加效应。

珠三角枢纽机场近期建设目标年为2035年,按照年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50万吨、飞行起降26万架次规划建设各类设施。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50年,目标年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为8000万人次,货运量预测约为220万吨。

据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机场每千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总和是181亿元,带动相关就业岗位5.3万个。若按此标准进行计算,当珠三角枢纽机场达到近期目标的3000万人次的时候,经济效益总和就可以达到540亿元。

除了经济账,从长远来看,交通基础设施更重要的影响在于产业协同发展与升级。

“佛山抢抓机场机遇,最关键是能解决产业链配套和人才引进方面的问题,这两大方面是佛山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佛山某行业协会负责人认为,与深圳相比,佛山在战新产业链完善和人才引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国际交通枢纽的能级能够帮助佛山链接全球创新型人才,在解决行业技术问题时,朝着高、精、尖方向转型。

段军山也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佛山可加快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走廊和产业集群。

而跳出佛山看佛山,其作为大湾区西部门户的地位或将进一步巩固。

珠三角枢纽机场位于高明区更合镇和肇庆高要区蛟塘镇交界处。更合镇在高明西部,肇庆在佛山西边,高要区蛟塘镇则在肇庆的南部。这样的区位将进一步激活粤西的文旅行业、制造业,从而提升广东的协调发展能力,其不仅是流量入口,可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提供支撑,还将助力佛山“西进”和肇庆“向东”。

高铁与机场的发展还被佛山视为发展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广湛高铁佛山站周边将打造集高智能交通、高效能治理、高科技产业、高品质生活于一体的佛山高铁未来城,吸引各类商业、金融、科技服务等企业集聚,形成高铁经济生态圈;珠三角枢纽机场亦规划了临空经济区,将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综合保税、航空设备制造、产业金融和国际贸易等产业,形成以航空客货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临空产业体系。

“短期来看,交通枢纽的完善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肯定是有帮助,但未来具体能产生多大能量还要看佛山能释放什么样的‘比较优势’,比如物流成本、金融成本、行政成本、公共服务等。”段军山说,巨大的航空客货吞吐量和开进市中心的高铁,将让佛山变成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但要从交通枢纽变为枢纽经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个问题是,在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城”的背景下,曾经为佛山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马路经济”还能灵验吗?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大基建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然条件。佛山要解决当前的困境,真正的出路还是要靠产业。”

他提出,要打造大湾区西部门户,佛山还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习胖东来模式,以高性价比占领市场;二是学习义乌模式,通过不断迭代的商业模式将市场抓在自己手上,“除了成为制造大市、生产大市,还要变成贸易大市”。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今日报道